曾幾何時,發票募款成為街頭的另類奇景,這股由創世基金會帶動的捐發票風潮,已為創世基金會帶來知名度及實質的募款成績,也讓許多後進團體跟進,紛紛仿效複製相同的方式,只是不知道募款成效如何。因為發票箱也需要管理,需要有負責的人去談通路放置地點,還需要有人定期整理發票,三不五時還可能會遇到發票箱失竊、被破壞的風險,且發票箱設置通路若是點不足,無法形成有效的規模經濟,票箱捐款的成本效益仔細精算,效果極為有限,可能有些社福團體希望透過擺發票箱,實質捐款的目的不一定有成效,但至少可累積知名度。
就以埔里酒廠的捐款發票箱為例,若只有擺設一個時,或許捐款及知名度都因為清楚對焦,會對捐發票人產生印象,但當擺設六個,且每個發票箱長相大致相同,只是大小尺寸不太一樣,說實在的,大概很難在路過的人心中留下任何對單位的印象。
募款的確是不容易的一件事,但從發票箱的創意創新來說,也可以做一些改變,例如在發票箱裝一個小小的電子感應器,當有人投入發票時,發票箱也能因為感應發出一些例如鼓勵人的話「祝你旅遊平安」、「開車別忘了安全帶」等與語音系統,讓路過的人會心一笑,相信對於募款單位一定能夠留下深刻印象,或許這也是發票箱的創意創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