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350 行動日

環境變遷議題不容忽視,並成為近年來的顯學及全球高度重視。而350行動日應該是2009年下半年最成功的社會行銷活動,藉由創意公關、網路、相關媒體的傳播力量,成功的吸引超過150國家、2000個行動,在2009年10月24日共同展開,將350的概念行銷到全世界,希望藉由350的行動,讓更多人產生具體的行動,並有具體目標的讓溫室氣體降到350ppm。「350」是國際共通的語言,指的是把二氧化碳濃度壓低到三百五十ppm(百萬分之一濃度以下),回到工業革命的水準。



關於成功的社會行銷關鍵因素,我們曾經在指標善因的部落格提到過,也提到社會行銷在全世界的發展,而今年上半年由WWF基金會所策劃的Earth hour活動,也同樣令人留下深刻印象。雖然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些行動能真的帶來改變,但我們更相信這些為環境變遷努力的社會行銷活動,經由不斷的有效倡議
還是會帶來改變的力量。

Earth hour、350行動日、LIVESTRONG(全球癌症覺醒運動),都是近年來成功的社會行銷活動,相信以台灣人的創意創新,也能夠為人類做出貢獻,當然最重要的是如何與你的目標對象做最有效的溝通,在網路時代,人人都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英雄。

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如何推升慈善事業

近日一篇文章〝推升慈善事業〞摘要是這樣說的:「在一般的認知中,營利事業才需要策略,如此才能賺更多的錢,讓企業持續成長。但若是做好事就不必在意效能問題。其實,為了強化對社會的影響力,慈善基金也必須精確訂定目標、以務實的作法達成目標,並有系統地持續改進。」文章中點出了一個重點,企業必須對市場負責,政府必須對選民負責,慈善事業卻不受這些限制,因此很難看出真正的效能為何。

文章也表示,在當前經濟情情況下,若無法讓資源與組織發揮最大的效用,後果會更為嚴重:以美國為例,在2007年的高峰期,美國的善基金會資產總額曾高達6,800億美元,現在卻銳減了20%至40%許多慈善基金會並不滿意在改變社會方面的成效。



若連美國這所謂公益的發源地,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及希望找到提升的的方式。更遑論台灣公益基金會的發展
,所面臨的募款不足、大者恆大或是面臨績效檢驗的困境。

文章提出了一個有效提升效能的方法,認為發展慈善策略本來就是一個反覆進行的流程,必須很有紀律的回答三個基本問題,而且確實答覆:如何定義成功?如何做才能真正促成改變?長期來看,該如何改善工作成效?並認為這三個流程就是要做到「明確、務實、變得更好」。

非營利組織如何定義成功呢?這也是筆者在就讀EMBA進修時,常討論的議題。以一般協助解決貧窮問題的組織為例,若績效太好太成功,讓貧困的人都脫貧了,組織可能就沒有存在價值了。但組織可能有很多的包袱如員工工作權、機構資產等。君不見,台灣貧窮問題,從來沒有因為非營利組織的投入而有效降低貧窮的數量,或許該好好想想,如何定義成功?

引用文章:哈佛商業評論 全球繁體中文版 Nov 20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