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星期3月28日20:30關燈一小時活動「earth hour」,是由澳洲自然保育基金會(WWF)所發起的全球行動,目的是喚起全球公民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的關注,從2007年開始已經成功的引起全球國家及城市的關注,並採取一致的行動,在3/28日當天一同關燈,透過媒體報導及公關活動的舉辦,一次一次引起注意力,不但提高社會大眾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的關注,也對於澳洲自然保育基金會(WWF)的全球知名度做出貢獻。
事實上,這個由NPO組織所發起的全球行動,正是社會行銷的成功案例,社會行銷是應用行銷的原則與技術,影響目標對象自願接受、拒絕、放棄、修正或放棄某項行為,進而達到促進個人、團體、社會整體之福祉。而通常,改善健康、預防傷害、保護環境及社區議題,是社會最常應用的公共行銷領域。

聯合報在3/29日一篇名為「台灣這盞燈,真刺眼!」的文章,提到相對於香港政府、企業、民間對於「earth hour」的高度參與,台灣靜悄悄的參與與表現,似乎與台灣政府不斷的希望國際化的呼聲,行動似乎需要加把勁。
指標善因曾做過研究,對於企業參與公益提出看法,我們也期待社會行銷的觀念及作法,能引起更多的關注,一起發揮改變社會的影響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