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台塑發表2008企業社會責任報告

台塑集團近日發表「2008企業社會責任報告」,呈現歷年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果。在此經濟前景不明,企業裁員、減薪之際,台塑的行動相信具有指標意義。

報告提及台塑企業2007年營業額達到新台幣2兆11億元,其中四家主要上市公司近5年平均每股盈餘約6元 (同業平均為0.94元),為股東提供堅強的信任基礎。而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,台塑企業將繼續奉獻社會,讓環境生態、社會公益事業與經濟發展能三管並重!

http://www.fpg.com.tw/index.asp

企業社會責任議題,是所有企業不可忽略的,它能為企業帶來永續經營的環境,也能提升企業道德競爭力,更為生態環境、社會環境、經濟環境帶來具體貢獻,但也由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議題項目龐大,如何能夠在政策及落實間找到平衡點,還需要更多努力,但無論如何,選擇一個有特色的項目,努力深耕,看到具體的成果,相信影響力會一步一步擴大。

指標善因認為,企業社會責任最重要的是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份,並讓全體員工都能身體力行,這還需要更多對於員工教育及內部溝通,並成為企業策略的一環,企業社會責任才能夠真正發揮改變社會的力量。

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

七個發票箱 該捐那一個

日前到南投埔里酒廠參觀,在地方特產銷售中心的門口看到一整排大大小小的發票箱,代表每個不同的單位。但目的都一樣,捐發票作好事,發票本身不是現金,需要在每兩個月透過對獎的方式,根據獲獎發票統計金額,才能確認每個單位在這一段時間的捐款績效,但發票中獎有機率的問題,因此每個單位整理發票對獎時,大概都要求神保佑,希望能夠中大獎。

曾幾何時,發票募款成為街頭的另類奇景,這股由創世基金會帶動的捐發票風潮,已為創世基金會帶來知名度及實質的募款成績,也讓許多後進團體跟進,紛紛仿效複製相同的方式,只是不知道募款成效如何。因為發票箱也需要管理,需要有負責的人去談通路放置地點,還需要有人定期整理發票,三不五時還可能會遇到發票箱失竊、被破壞的風險,且發票箱設置通路若是點不足,無法形成有效的規模經濟,票箱捐款的成本效益仔細精算,效果極為有限,可能有些社福團體希望透過擺發票箱,實質捐款的目的不一定有成效,但至少可累積知名度。



就以埔里酒廠的捐款發票箱為例,若只有擺設一個時,或許捐款及知名度都因為清楚對焦,會對捐發票人產生印象,但當擺設六個,且每個發票箱長相大致相同,只是大小尺寸不太一樣,說實在的,大概很難在路過的人心中留下任何對單位的印象。

募款的確是不容易的一件事,但從發票箱的創意創新來說,也可以做一些改變,例如在發票箱裝一個小小的電子感應器,當有人投入發票時,發票箱也能因為感應發出一些例如鼓勵人的話「祝你旅遊平安」、「開車別忘了安全帶」等與語音系統,讓路過的人會心一笑,相信對於募款單位一定能夠留下深刻印象,或許這也是發票箱的創意創新。

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

笑咪咪的臉 溫暖你我的心

金融海嘯席捲全世界,新聞媒體每天報導失業、裁員、關廠的消息不斷,相信這段時間心情好的人一定不多,更多的人活在害怕及恐懼中,擔心自己的飯碗不保。這時候,連飯碗都不保了,哪裡還有公司要做什們公益、企業社會責任。

指標善因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,我們的成員有豐富的媒體、公益及創意點子,也希望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,但這一波的金融危機,指標善因想當然爾,也好不到那去,許多企業反應都活不下去了還做什們公益,等賺了錢再說,站在企業的立場我想是可以體會的。

但近來國外針對企業的研究報告卻顯示,2009企業對於公益的投資,並沒有縮減預算的打算,有的僅是希望能夠更精準的發揮在公益投資的效益,並相信公益的投資是企業長期的策略,是品牌發展的有效策略,且也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必然方向,並不會因為一時的金融危機,而減少在公益的投資。



12/1日許多人都看到天空出現笑瞇瞇的臉,似乎天空在對我們微笑,也讓人發自內心的受到感動,一起與天空微笑,對抗現階段所面臨的困境。因此指標善因也期許新的一年,所有人都能有新的展望,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及挑戰。

當然企業也不例外,何不趁此機會,好好檢視自己作為公民社會一份子,公益所作所為是否發揮有效的正面影響力,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來改變社會。指標善因也相信,在未來的消費市場,告訴消費者自己的產品好,已經不稀奇了。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感動,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,當然這可不是一般針對消費者研究之後的行銷廣告所能達成的,而是需要好好瞭解消費者關心的社會議題,並提出一套解決的策略。

試著關心消費者關心的某一個社會議題,並提出有效的倡議方式,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溫暖到他的心,就如同天上出現笑瞇瞇的臉,溫暖你我的心。
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新社區發展-創益投資在偏鄉 偏遠地區再生契機

參與社區發展的人都知道,三十年來台灣的社區發展進步的並不多,三十年前的社區與現在的社區,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不一樣,社區發展協會給人的印象,多半停留在老人團康活動或是旅遊活動,有些社區透過政府的補助,舉辦一場轟轟烈烈的活動,或是硬體設備的改善及空間再造,但真正能夠永續經營的也不多,大多熱鬧一時,荒涼依舊。

日前參加由政大EMBA非營利事業管理組所舉辦的(創益投資在偏鄉論壇),論壇主要是希望能夠搭起偏遠學校與企業的橋樑,將企業CSR的議題結合偏遠再生計畫,原以為這樣的議題並不會有太多的人與會,但當天有許多偏遠地區國小的校長及老師,最遠有從高雄縣三民鄉來參與的校長,可見偏遠地區的校長肩負社區發展及學校教育的使命,也希望為偏遠社區找到再生的契機,令人感動。

與會的主持人,政大教授黃秉德,提出了一個結合社福、教育、產業,以偏遠學校為中心的軸心發展概念,從點、線到面的發展概念,打破個別小社區的藩籬,如同園區的概念。並引進企業資源,將社福照顧弱勢計畫、教育創意課程、產業永續發展,發展成為一大面積的新社區發展,我想這是符合現代產業群聚、集團化的概念,來為偏遠地區再生找到契機。



在台灣越來越多的企業關心CSR議題,但許多企業也一直找不出有特色的方案,企業生存講求差異化及市場定位,CSR也如同企業策略一般,應該針對在一個價值鍊中尋找補足不足之處,發展自己的特色,成為一個整體服務的一環,我想才能真正的創造新社區發展,推動偏遠地區再生契機,並設定極高目標,成為台灣或是華人社會或是全球的典範,相信一定比現在個個企業各自參與,資源重複來的更有意義。

政大EMBA-NPO組目前積極扮演這個偏遠地區再生契機的平台,鼓勵對於偏遠地區、弱勢關懷、學校教育、產業發展有興趣的企業,可以與平台聯繫,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社區發展的台灣經驗。

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

行銷公益V.S.公益行銷

行銷公益V.S.公益行銷

企業投入公益行銷前,應該瞭解「行銷公益」與「公益行銷」間的差異,它們的字相近,但內容與效益卻不相同。

「行銷公益」的客戶可以是企業、基金會、協會等非營利組織,公益則是各種社會的議題,人的健康、安全、環境、社區、人道、貧窮、種族等議題。在台灣,一般人對於愛心工作不陌生,也參與各項非營利組織,像是慈濟的會員就分佈在全世界。而行銷公益則是參與的組織,針對各項議題提出解決的策略,如雅芳六分鐘護一生投入乳癌防制、董氏基金會投入煙害防制,並具體的希望目標族群能夠在理念及行為上有所改變,這是「行銷公益」。因此如何將議題的發聲及影響力擴大,則是行銷公益重要的課題。

而「行銷公益」則是為「公益行銷」鋪路,當某項社會議題引起目標族群關注,企業則透過「公益行銷」,提升企業形象、知名度及品牌聯想,並建立與消費者忠誠度。並協助社會公益活動獲得財務挹注。



因此如雅芳,先發展「行銷公益」,針對其企業目標的客戶關心的議題「乳癌」,提出六分鐘護一生的行銷策略,並發展為乳癌預防的各項公益活動,則「公益行銷」自然的就會產生經濟及社會的利益。因此當企業想從事公益行銷前,因先仔細篩選社會的需求,然後廣為推廣推動公益的目的及貢獻一己之力的方式,且千萬不要往擁擠的公益領域擠,一方面資源投入過多,另一方面沒有自己的特色,很難在消費者心裡留下印象。

越來越多企業體會到「企業社會責任」的重要,也希望透過「公益行銷」回饋社會,為企業帶來機會及競爭優勢,可別忘了仔細篩選社會的需求,發展自己的特色,若光只是捐錢,可能不容易看到希望達到的目的。

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12/1日世界愛滋病日

12/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,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病毒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。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愛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。從此,愛滋病已造成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亡。即使最近世界許多地區的治療管道已經改善,2005年仍有310萬左右(280萬到360萬之間)人死於愛滋病,其中約有57萬人是兒童。

愛滋病日的概念來源於1988年,由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(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)提出的。從此,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、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。



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,表示對HIV陽性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,並團結一致對抗愛滋。

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關鍵時刻說“NO”

日前參加一場由「中華民國反毒運動促進會」所舉辦的亞太反毒國際會議,對於與會的學者、實務界人士在反毒工作上的努力印象深刻。在減害的目標下,如何落實防毒與戒毒服務,與會的實務工作者,都提出了精闢的見解,但也對吸毒人口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預防,人數逐年增加憂心忡忡。

對於從事社會行銷工作者,總是希望能從宣導的角度為社會做出貢獻,但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,該如何讓宣導的工作能發揮功效,讓目標對象能夠接受、拒絕、放棄、修正某些行為,我想也是所有社會行銷工作者的挑戰。



在聽完所有與會者對於反毒工作的分享及期待後。我也試著從自己的角度,從有限的資訊中,試著找出一個策略,能否為反毒宣導做出貢獻。我想目前最該投入的宣導方向,應該是針對青少年族群,特別是男生族群,發展一系列的關鍵訊息,讓在同儕壓力下,不得不參與的青少年,在其腦中建立一個關鍵時刻說“NO”的策略,因為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毀了一輩子,掉入永遠的深淵,如何在可能的第一次誘因下,能夠勇敢關鍵時刻說“NO” ,我想應該是現階段宣導策略所應該投入的部分,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男生。


關鍵時刻說“NO” ,一個預防青少年防毒的策略,希望能夠找到企業的贊助。當天與會時,其中一個議程是由台大名譽教授蕭水銀博士所做的分享,看著台上滿頭智慧髮的教授,仍在為反毒工作貢獻心力,社會行銷人的敏感度一驚,彷彿台上就出現環保珍古德博士的映象,這不就是台灣反毒界的珍古德博士嗎?在台灣戒煙,我們會想到董氏基金會、孫越叔叔,反毒呢?我想蕭水銀教授會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代言人。

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

員工希望企業參與公益的項目

2006年,我們對兩家上市公司員工進行調查,瞭解員工對於企業參與公益的想法,其中一項是瞭解企業應該參與哪些公益項目,我們將調查結果公布,也提供有參與公益的企業參考。

優先順序 百分比
社會福利 30%
教育 26%
環保 15%
醫療保健 14%
社區服務 8%
體育 3%
藝術文化 2%

公益行銷出奇制勝



全球經濟疲軟,企業開始縮衣節食,行銷費用常常是最先被壓縮的部分,企業也紛紛希望「出奇制勝」尋找低成本,高效率的行銷創意。

近日酒商帝亞吉歐第五屆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,打破不景氣迷思,仍提供了一千萬元的圓夢金,支持有夢的人,這項為該企業創造最佳機會的企業公益,不但贏得今年全國商業總會頒發的「優良外商獎」,並自2003年舉辦第一屆後,就引領趨勢造成一股公益提案風潮,不論是企業、政府或是非營利組織紛紛舉辦類似「你提案、我贊助」的公益模式,但畢竟人的腦袋總是記得第一名,試看學術界、實務界也都引用「keep walking」的案例做學術討論,後進者似乎很難在市場上脫穎而出。

「公益行銷」要引起注意,相信關鍵點在仔細篩選的社會需求上,並廣為宣傳推動公益的目的及貢獻一己之力的方式,並在一段時間的投入後,見到有效的成果。但太多企業選擇與知名的非營利合作,並且往擁擠的公益市場走,君不見大部分的企業選擇與兒童領域相關的議題,但問問消費者,你記得那家企業在兒童公益領域做了什們,相信大部分的消費者是茫然的,而且大部分的企業只說我投入了多少資源、志工時間,但這些都是投入的成本,更重要的是發揮了什們影響力,成果是什們。

「公益行銷」強化企業道德競爭力,也是企業行銷出奇制勝的方法,但如何在市場上脫穎而出,可能更需要如同行銷的策略,選定市場區隔、針對目標市場,並有清楚的定位,當然更要能有效行善,企業可選擇先從小小的公益理想開始,做出成果,再將成功的經驗複製,將影響力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