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

CLUB 16

國內新聞事件中常見到因網路成癮而產生偏差行為的社會事件。根據柯志鴻醫生對國高中生及大學生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,發現網路成癮以國高中及大學生較嚴重,約佔17~20%,意即每五人就約有一人沈迷於網路,成癮議題不可忽略,國內外對此議題也都愈來愈重視。

企業透過公益行銷及慈善策略發展商業策略,主要是希望藉此利己利人,發揮正面影響力。利己能夠提升企業形象、知名度、員工認同及產品銷售。利人則是解決社會問題提升生活品質。但有效的慈善策略不光只是捐錢,新的趨勢是由企業發動議題,提出解決策略,並成為公益市場的先驅而非追隨者。

「Club 16 」主要是希望藉著16歲成年禮的民俗活動、加入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、參與志願服務及青少年多元創意的自我表現個性,發展出來的青少年參與公益模式,藉此鼓勵青少年用行動參與公益,拒絕成為宅男宅女,減少網路成癮。 「Club 16」 的公益理想,主要是承諾每年資助16位16歲青少年,用創意作公益,完成其成年禮。



指標善因整理全世界的成年禮資料,現有成年禮大多與民俗活動結合,還沒有特別與公益結合的案例,我們相信將成年禮與公益結合,讓孩子用關懷社會完成成年禮,會是很有意義及價值的活動。

世界的成年禮:

全台南市:做十六歲
在七夕當天,男生頭戴狀元帽、女生戴鳳冠。鑽「七娘媽亭」開啟智慧的竅門,出「鳥母宮」籌謝神恩及父母養育之恩。最後走花道,象徵往後人生多采多姿,再肩挑花擔登王城「安平古堡」,象徵肩負責任、腳踏實地、步步高升。

大學中文系:加冠、命字
台灣有許多大學的中文系仍沿用中國古禮。如台北大學中文系為大二學生加冠、加笄(指髮簪),提醒他們當一個謹言慎行、獨當一面的成年人,從被照顧的角色轉換成照顧別人的角色。另外由系上師長依每位學生的人品、志向等為其「命字」,希望他們能夠以成聖成賢來自我期許。

曉明女中:畫十五年後的我
高二學生透過祈禱、座談與同學、老師和家長分享成長體驗,最後戴上有鮮花和荊棘的莿冠,象徵為自己的榮耀和苦痛負責。再讓學生用繪畫,畫出十五年後的自己,讓學生審慎思考自己的人生。

鄒族:由老人持杖擊打臀後
年滿十六歲的男子,在「戰祭」儀式中,由老人持杖擊打臀後,並大聲教誨:「你們今後已成人,不得再貪玩,要遵守祖先遺俗,勇敢勤勞,不得怠惰!」然後再逐次飲用小米酒後回家,更換成年應穿戴的冠服。

日本:身穿傳統服裝宣誓
每年一月中旬,日本各地都會為即將年滿二十歲的青年男女舉辦成年禮,讓青年意識到自己已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。男女身穿傳統和服,內容包括年輕人宣誓、長者的祝賀和參拜神社等。在京都,還保留著傳統的女子成年儀式「射箭比賽」,全神貫注瞄準六十公尺外的靶心,象徵成人後要有追求目標的耐力和自我控制力。

澳洲的中學:接下徽章
「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!」是澳洲大多數中學在成年禮上要傳達給高三學生的訊息。全體高三生一個個上台從校長手上接下一枚徽章,跟校長握手,下台別在外套襟領上,再一字排開面向觀眾。全體家長、學弟妹、與老師為他們拍手,恭喜他們成年。

墨西哥:十五歲慶典
女兒十五歲生日前後,父母會為她舉辦一個「十五歲慶典」,遍請親朋好友舉行宴會或派對。家長向大家表明的意思是:我的女兒已經成人了,從此可以參加社交活動。

剛果:白瓷土塗身
男孩十到十八歲之間都可以參加成年禮。男孩會被送往樹林深處的營舍,用白瓷土塗身,象徵孩童時代已死。居留營舍的時間短則三個月,長則三年,期間,少年要忍受求生時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,鍛鍊如何克服苦楚,還要悄悄回村偷取食物,練習狩獵和攻擊技巧。

屏東縣:攀登大武山
十八歲左右的青年皆可參加由屏東縣政府舉辦的大武山成年禮,青少年學生全副武裝、重裝備攀登海拔三○九○公尺的大武山。登山過程中,時時體會「遇阻礙就超越,遇逆境就克服」,讓青年經由活動的洗禮來肯定自己。

邵族:連打七天水戰
邵族男子在十八至五十歲都要接受水戰訓練,成年禮也是在模擬水戰的戰鼓聲中進行。男子分成兩隊,各乘一艘大船,在日月潭上模擬激烈的水戰,連打七天後,這些剛成年的男子便正式成為部落成員。

澳洲北部原住民:高空彈跳
「高空彈跳」起源於澳洲北部的五旬節島(Pentecost),是當地原住民的成年禮。當地原住民用竹子築成高塔,然後用樹藤綁於腳踝上,從高塔頂端跳下,即可受到眾人的禮贊而成為真正的男人。

出處:天下雜誌 第384期 

沒有留言: